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30个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其中,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典型案例10个,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10个,海洋生态修复典型案例10个。
记者获悉,10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典型案例主要以江河湖泊流域、重要山脉等自然地理单元为基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自然生态要素,实施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有效提升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交出生态账本。
10个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涵盖废弃矿山、生产矿山两类。其中,宁夏贺兰山镇北堡等废弃矿山修复案例,展示了统筹政策和资金、发展“生态修复+”新业态、促进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湖南郴州宝山铅锌银矿等生产矿山修复案例,展示了矿山企业依法履行“边开采、边修复”义务和源头防控、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10个海洋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包括辽宁锦州红海滩修复、广东惠州红树林变“金树林”等案例,展示了沿海地区协同开展安全、生态、健康、韧性、活力的海洋保护修复生动实践,体现了拓展亲海空间、促进人海和谐的显著成效,诠释了碧海银滩也是金山银山。
目前,我国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超315万平方公里,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我国正在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布局了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首批5个国家公园建设进展顺利,保护格局、保护水平、保护能力成效显著。聚焦重点区域实施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取得新成效。
此外,我国开展了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森林覆盖率超25%,贡献了约25%的全球新增绿化面积;实施52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完成保护修复面积超830万公顷,红树林面积增长至3.03万公顷、提前完成“十四五”红树林营造目标任务,治理废弃矿山超35万公顷,林草年碳汇量超过1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编辑 白爽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