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是首都乃至全国教育资源最丰富、科教融合最紧密、创新生态最活跃的城区,为首都建成教育强国首善之区担负着“领头雁”的责任。大会发布的以“首善先行”为总纲的“1+5”政策体系,明确到2027年全面建成“纵向贯通、横向联通、泛在可及、数智赋能”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并系统设计了十大主要任务作为实施路径。海淀始终坚持教育的战略属性,“1+5”政策体系的落地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注入更强劲的动力源泉。
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创新是海淀的鲜明特色。大会推出的一系列先行先试举措,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为抓手,持续推进资源整合、模式创新与系统变革,回应了社会关切,让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彰显了“先行者”的示范引领作用。海淀区出台的《“智启科创・赋能强教”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到2027年,建成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科学教育”融合创新示范区和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高地,形成“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和人才培育新体系。海淀政企合作研发的集助教、助学、助管全要素的教育专用智能体“智启”,是海淀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载体。海淀区人工智能教育联盟成立,携手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与资源协同。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率先发力“人工智能+教育”才能抢占先机,海淀的探索将贡献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海淀区是北京市首批“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试验区”,五位区域内大中小学、资源单位、政府代表通过“统筹推动、小学启蒙、中学深化、大学升华、社会赋能”的分享,展现了海淀思政育人的一体化全景图。“从小学启蒙到大学思辨,我们一棒接一棒让海淀‘立德树人’的思政协奏曲回荡在青春报国的时代征途上。”深情的讲述在每个人的心中激荡,产生强烈共鸣。
海淀具备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禀赋。会上,海淀区与7所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化校地合作签约,将率先构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人才联合培养体系,在思政教育、科学教育、师资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实现每所中小学背后至少有一所高校支持,共同打造大中小贯通衔接的人才培养链条。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军表示:“我们将继续努力,善用海淀优厚的教育资源,涵养学校育人新生态,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课程供给,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成长源源不断提供新养分。”
会上,“海淀大学校”是一大热词。“海淀大学校”融通各类资源,丰富校外学习新场景,打造终身学习新生态。“十大教室”“海淀夜校”同步发布,涵盖航空航天科技、“两弹一星”精神、香山革命旧址实景思政、中关村创新精神教育等特色场景,打破传统课堂边界,实现“处处是课堂、人人是学员”的全域育人新模式,让学习随时随地发生在“海淀大学校”,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海淀大学校”不仅是全民共享的,更是全球开放的。7国驻华教育官与中方代表共同发起《加强青少年国际交流的共同倡议》,海淀区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海淀教育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合作。
全区教育系统代表、高校、企业及国际嘉宾等约800人参会。与会代表纷纷表示,蓝图振奋人心,大会是一次全区总动员。海淀区建设教育强国首善先行区已经起航,让我们凝心聚力、抢抓机遇、携手共进,以教育筑基、以科技赋能、以人才领航,共同书写海淀教育新篇章。